第116 德政(2)-《神魔战记林七夜》


    第(2/3)页

    南书房参赞还有六部的尚书们皱眉沉思,贱民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何这个时候提出来?大家都谁明白,这事是看着不难,但难道了骨子里。

    而翰林院一众人则是多有不解,你解缙作为清流在南书房的代言人,非要说这些作甚?

    他们的神色,高高在上的朱允熥尽收眼底。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李至刚的身上。

    “贱籍之事朕也早有耳闻,天下各处贱籍之人处处低人一等,犹如奴隶一般!”朱允熥沉思道,“不过,到底有多少人,你们谁知道?”

    “臣请奏!”李志刚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动作之快,以至于让他身边礼部的官员们分外意外。

    “我大明贱籍之事承继前朝,主要有浙地惰民,陕西乐籍陕西乐籍,北平乐籍,广东疍户,浙地九姓渔家。直隶的丐户,淮南淮北的世仆伴当等!”

    “洪武二十三年时曾粗略统计,共计七十二万人。而至今,只怕远超八十万之数!”

    说着,继续道,“解学士所说革除贱籍之事,臣附议。天下皆皇上子民,当一视同仁。且贱民日苦,百姓轻视,大户视为仆人,官府视为为隶,早已苦不堪言。若此弊政仍存,有伤皇上仁德之名!”

    “这么多?”龙椅上朱允熥深深皱眉,“这些贱籍之民都是怎么来的?”

    李至刚见皇帝继续发问,心中激荡得不能自已,两眼放光,“陕西陕西北平的乐户娼户等,有辽金遗民,亦有蒙元旧民。北方自宋以来,朝代更迭,罪人充作贱人乃常有之事。”

    “浙地的惰民丐民,多乃宋人之后,蒙古分人十户,吴人犹贱至今!以驱鬼,抬轿,演戏为生,不但如其他贱籍一般不得科举务工务农,不得与良民通婚,不得出行,甚至连衣衫都不可与良民一般。”

    “广东疍户,世代居于海上不得登陆,不识字不知礼,民间常辱之!”

    “还有渔歌九姓,漂泊于钱塘江上,捕鱼为业。”

    “淮南淮北的世仆,更是触目惊心。臣知一地村庄,有两姓之人。但一姓为主,另一姓皆为此姓之仆人。生死大权全在主人之手,与奴隶何异?”

    “他是真做足了功课!”

    朱允熥默默听着,心中暗道。

    贱民的来历复杂,而且大多数由于历史原因,因许多人是外来的移民,所以深受当地人的歧视和打压。封建王朝,有田有地的才是百姓,官府才会保护。这些没有田产,又不能读书认字的人,自然是最底层中的底层。

    “天下本该一视同仁!”朱允熥开口道,“贱籍之事,确实刻不容缓。”说着,看看众人,“诸爱卿以为如何?”

    下一秒,有些让朱允熥意外的是,站出来说话的居然是朱高炽。

    “臣也以为理当如此!”朱高炽站着,一个人有解缙两个宽,开口道,“方才李侍郎说天下至少有七十多万贱民,若这七十多万人都放为良人,则我大明多了七十多万勤奋憨厚的百姓。可若置之不理,任凭他们世代饱受欺压,那就多了七十多万对朝廷心生怨恨之人!”

    “所言极是!”朱允熥点头道,“但朕看来,此时不能流于表面。放为良民不过是一纸文书即可。可日后他们的安置,如何谋生安身立命才是重中之重,诸爱卿以为谁可但此大任?”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下面臣子们的神色,华夏的事从来都不是难在决策层,而是难在执行层。聪明人太多,谁都不愿意吃亏。

    “皇上明鉴万里!”解缙开口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他们谋生之道立足之地才是一劳永逸的良策。”说着,顿了顿,“此事,乃是千古难见的德政,更是惠及万民的圣恩,是以臣以为此等事非鼎力大臣不能担当!”

    “老解,选我选我!”李至刚心中狂喊。

    “想必你心中有人选了吧?”朱允熥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