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为什么不自己演?-《影帝从高考开始》


    第(2/3)页

    但身为粉丝还是明显察觉许鞍华的变化,没有一味沉浸在哀婉悲悯的基调下,甚至刻意制造一些欢乐给观众。

    或反讽,或幽默,或绝望,但总归是一些让人会意的笑料,这反而更加重影片终极的炎凉感。

    她的作品很难当做一部普通电影来看,因为其中某些东西带来的触动是很难用一般电影兔死狐悲式的移情效应来相提并论的。

    看完剧本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恐惧,出于对那个每个人必经的离死亡最近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恐惧。

    尽管镜头设计感情方面很节制,但还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白描方式展现这一生存状态。

    桃姐会本能地拒绝来自他人的关照,即使是与自己情同母子的roger,其实这与很多父母的心态是一样的。

    既留恋着天伦之乐,又不甘成为儿女的负担,死亡的恐惧埋藏在内心独自面对……

    苏泽也陷入回忆,打记事起胡姨就在家里,桃姐一样的干净清爽,记忆中的雨后天气,倘若地上有积水,她总不肯让自己湿鞋子,像拎一篮菜抓起四五岁的自己,做人肉摆渡机。

    悬空的感觉像飞一样,犹在目底。

    现在每天还一日三餐,年过五十还风风火火,在自己心里早就当成亲人。

    如同女人四十里萧芳芳街市买来鲶鱼扔在砧板上一切三,头尾炖汤中断红烧,像每一位持家的主妇一样精打细算。

    天水围的日与夜里邻居梁老太十块钱青菜炒肉,先放肉后放菜,顺序一丝不苟,中午没吃完的留到晚上吃。

    桃姐里男主明明心脏搭桥三餐有忌,桃姐嘴上责怪第二天依旧开火,葱姜爆香,加水倒油,撒上香料,煮他中意食的牛舌,宠溺依旧。

    生活就是这样,饮食男女,人间烟火。

    许鞍华从来算不上技术流的导演,不似徐克那般锐意求变,也不似杜琪峰那样剑走偏锋,拍武侠片也能拍得沉闷,裹着对生命的凝视和岁月的了悟。

    有时被人说闷骚,其实是一种执着。电影是一道菜,放太多作料,不如掺一点真情,她可能只是不想太用力而已。

    研究叶德贤过后,才明白许鞍华为什么选她。

    和导演一样,她跨越自邵氏起电影的大半时光,也最有资格佝偻着背来诠释一个饱经沧桑的凝望者。

    剧本里梁家人修养很好,老太太都会飞回国给曾经的老佣人熬两锅燕窝,扶着她蹒跚而行。

    梁少很节俭低调,每天穿着和空调修理工差不多的衣物,背着书包,与著名电影公司监制的身份格格不入。

    他们都很好心,也很节约,就算移民海外,也能和桃姐一样守着那些古旧的美德,传四代、五代,仍然能拥抱着他们的老佣人表达心底的感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