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瓷器皇后——珐琅彩!!!-《工匠之王》


    第(2/3)页

    而烧制完成后,冷却时间也非常的长,需要差不多十二个小时到十八个小时左右。

    等到窑内的温度降低到常温的时候,才进行开窑。

    而这温度从最开始的常温到最高的1330度,也是有着过程的。

    这个青花瓷的平均烧制温度正常是控制在一千度以上,一般一千度,一千二百度,最高才是一千三百三十度。

    而最开始则是青花瓷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用浓烟薰翳,这时的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

    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

    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而我国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常见的有两种青花瓷,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一千二百度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一千二百度,叩之有金属声。

    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

    另一种是胎呈红色,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

    当然开窑之后先用六十或者七十度的温度烘干,然后预热到六百度左右,最后升温到一千三百度的高温加热,最后降温。

    若是一些小型的碗碟,薄一些胎体的器皿甚至最快六个小时烧制完成,而厚一些大型一些的青花瓷的胎体则需十个小时。

    很多时候,很多人认为一般温度越高,陶瓷瓷化的就越充分,烧制陶瓷温度越高就越好,这其实是不对的。

    窑温是要根据泥胎和釉来决定的,比如瓷土必须达到一千一百度以上才能完全瓷化,但是一般陶土的熔解度较低,比如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和灰陶的烧成温度仅仅几百度。

    如果烧成温度太高的话可能会烧熔!

    而商周时期的印文硬陶的烧制温度可能就达到一千度。

    现代陶艺通过增加粘土中的硅石含量而大大的提升了陶土的耐火度,烧成温度可以达到了一千三百度。

    相反如果没有达到应有的温度,就是烧生!也就是败笔了。

    釉和彩烧制的情况是和坯土一样的,不同的釉和彩所需要的烧制温度是不相同的。

    就像萧章之前烧制的唐三彩属于低温铅釉,烧成温度就是八百度左右就可以了。

    而属于釉下彩的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需要一千度以上乃至一千二三百度的温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至于釉上彩的一些瓷器,比如粉彩,五彩,新彩这些瓷器,几百度的烘烧就足够了。

    在工匠烧制陶瓷这个行业,说头讲究还是非常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