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可疑的遗书-《全能心理医生》


    第(2/3)页

    “刚才我在车上也说过,自杀是一门专门学科,它主要分三个阶段!”

    姜震宇简单介绍道:“第一阶段是自杀者动机的形成,人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

    “第二阶段是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话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自杀者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他们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情绪好转,抑郁减轻,显得平静。这样周围的人真以为他的心理状态好转了,从而放松警惕,其实这往往是自杀态度已经坚定不移的一种表现。”

    “因为展到这个阶段,自杀者认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为生与死的选择而苦恼。因此他们不再谈论或暗示自杀,甚至表现出各方面的平静。目的可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预。”

    “从认知方式来说,自杀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认知模式,如非此及彼、以偏概全、易走极端等,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易从宿命论的角度看待问题,相信问题所带来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无法解决的和不可避免的。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均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过强,心存偏见和敌意。”

    “从情感来说,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他们对这种负性的情绪体验难于接受,缺乏精神支柱。多数自杀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

    “他们的意志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不计后果等特点,常缺乏持久而广泛的人际交往,回避社交,难于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适应性差,对新环境适应困难,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通过对自杀未遂者事后的回忆和对自杀者留下的遗书进行分析后,曾有学者描述过各种各样的自杀动机: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而牺牲自己;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保持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美;作为一种表达困境、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等。”

    姜震宇指了指刘天的遗书道:“第一个是明显为了逃避现实,因为背上巨额债务,对未来充满恐慌,觉得死是唯一解脱。”

    “第二封是摆脱痛苦,婚姻失败,妻离子散,失去工作,让他对未来没有一丝希望,绝望下决定自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