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报仇-《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2/3)页
如果按照这个惯例的话,兵部员外郎的官职已经不低了,并且还是兵部的,一般而言,这兵部员外郎当统帅才是正常的。
如今只为监军,那是真惊讶!
他们正在想着呢,就听崇祯皇帝又对他们说道:“朕给卿等三天时间,先去京营多走走看看,和他们多了解下建虏。三天之后出发!”
孔有德和耿仲明其实还好,毕竟他们原本就在建虏军中,对于建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心中很清楚。且他们又参与了昌平、怀柔之战,更不会说对建虏有害怕的感觉。而是关宁军有点怂,就让他们去现在的京营感受下,刺激刺激他们,这才是刚才这番话的目的。
说完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就让他们退下了。
随后,一个文官奉召觐见。
这个文官不是别人,就是刚才崇祯皇帝所说的兵部员外郎,作为征辽军监军的那位。
在见礼之后,就听崇祯皇帝对这人说道:“杨卿可对辽东情况有所了解了?”
这个人,姓杨名廷麟,字伯祥,为兵部主事、赞画督师卢象升军事。在卢象升战死之后贬秩,后来才官复原职。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还没进京任职,京师就被李自成攻陷了。于是,他回了南方,后来一直抗清,隆武二年十月,坚守的赣州城破,赴水死殉国。
在这个位面上,时间都已经到了崇祯十七年的七月,他自然是赶到了京师。
崇祯皇帝忙得这些天,注意到了他,便给他升了一级官为兵部员外郎。
其实,他是崇祯四年的进士,与倪元璐、黄道周齐名,人呼“三翰林”。其他两人不是执掌都察院就是户部尚书,而他却远不如同名的两位,还只是六品的兵部主事,只因他一直替卢象升说话,是被打压了的。
此时,就听杨廷麟奏道:“微臣接旨之后,这些天都有和京营军中降卒了解辽东情况。”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朕已下旨,三日之后令关宁军和东江军联合出兵辽东,来而不往非礼也,不以收复失地为目标,以惩治建虏,削弱其实力为主,扫荡辽东,速战速决。卿为出征军之监军……”
他把大概情况都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卿可愿意?”
杨廷麟听了,虽然对于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武将,而他只是监军有些诧异,但是对于这事,他却是激动地说道:“陛下,微臣梦想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辽东失陷,微臣曾以为再难收复,没想到如今又有出兵辽东的机会,微臣愿随军而战,虽死无憾!”
一直以来,只有建虏出兵关内,而朝廷官军只能被动防守,可就算这样,也还是一城一地的在继续丢失。对于有志气的文人来说,这是绝对难以容忍的。
杨廷麟的话,其实差不多已经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程度了。
崇祯皇帝感觉到了这一点,不由得用坚定地语气说道:“卿可不许死,朕定然要收复辽东,如今也只是派兵去收点利息而已。”
“微臣遵旨!”杨廷麟听了,心中激动,当即回奏道,“微臣就等着陛下真正收复辽东的那一天,愿为陛下牵马执镫!”
要是以前的话,他不可能会这么说。因为朝廷压根没那个实力去收复辽东,睁着眼睛说瞎话,奉承皇帝的事情他是做不到的。
可如今,皇帝已经用他的战绩说明,他有打败建虏军队的能力,这不就是有希望了么!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话,微笑了下,然后正色对他说道:“此去监军,卿还要注意两点……”
听到皇帝又有交代,杨廷麟连忙凝神静听。
“第一,关宁军长久被建虏压制,军中多有畏惧之心,你当适当鼓励激将之,提升士气,如此方能打好战事!”
杨廷麟一听,有怒其不争之色,马上回奏道:“微臣记下了!”
“第二,对于辽东,要分而治之。建州女真必灭之,其他族,如若归顺可免其死罪,具体如何,卿可视情况而定。”
这种事情,其实在兵书上都有说。杨廷麟可能没有领兵打仗的天赋,但是他绝对是有读过兵书的,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便立刻又回奏道:“微臣遵旨!”
于是,三天之后,对于已经属于京营的将士,也就是原本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手下,崇祯皇帝特意抽出时间去看了他们。
校场上,三千军卒集结,吴三桂等人也都在,就听着皇帝站在点将台上,大声说道:“你们曾是朝廷东江军的将士,都曾被建虏所害,和亲人朋友生离死别。后来虽然降了建虏,但是朕知道,要去侍奉你们的仇人,其实非你们本意……”
三千军卒静静地听着,能看出来,有不少人似乎陷入了回忆。那个回忆对他们来说,或许有些遥远,但是他们肯定不可能忘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