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终获垂青-《大明书童内》


    第(3/3)页

    杨继思知道自己也明白不了杨一清的心思,边听从吩咐,将彭岳叫到了书房中。

    “见过老爷。”彭岳见了个礼,便在杨一清的指示下坐下了。他知道,此事绝不能事先开口,只等着杨一清问自己。

    这次杨一清什么都没做,很快便向彭岳发问了:“想必今日之事,思儿都和你说了,你怎么看?”

    “啊,”彭岳被他问得不知该如何回答,心里暗道:“鬼知道你为什么今天要提出赦免因礼议获罪的人。”但嘴上仍说:“不知老爷所指何事?”

    “哈哈,你倒机警。”杨一清自己也笑了出来:“我是说张璁致仕之事。”

    “诗韵以为这是张璁的“以退为进”之策。”彭岳心里暗道:“原来是说这个事。”

    “算了,我现在也相信这是你个人所思,也就不再过多纠缠此事了。”杨一清低头整了整桌上的折子,“那你说皇上为什么轻易就答应了张璁致仕的请求呢?”

    “皇上也许有着自己的打算。”彭岳有些吞吞吐吐,此时脑中正飞快地回忆着此事。“皇上即位不久,心心念念干番大事,可此时朝中礼议大臣与旧臣的矛盾不断加重,虽说费宏大人去位,局势有所缓和,但如今又呈现出愈演愈烈之事,皇上恐怕是为改革大计着想吧。”

    “你看得很精准,可皇上的算盘打得也是过于精细了。”杨一清有些无可奈何地笑笑,“我看皇上行的也是以退为进之计,他让张璁此时致仕,不过是让他避避风头,保存实力罢了。皇上心念这些礼议功臣,他要是真想让张璁致仕,就不会留下他那诸多党羽,反而几个与他做对的臣被罢黜降级了。”

    “我看皇上是利用这俩股势力相互压制,以免一家做大,在牵制势力的同时,使改革既能顺利进行,又不致过于激进。”彭岳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杨一清一道锐利的目光看向彭岳,随即悠悠说道:“诗韵,我有一事不明,你…是从哪里得知这些朝中之事,又是如何对这些事有着这些深入的思考?”

    “平日陪少爷读书时,少爷总向我讲述这些事情,我私下记得,便也爱胡乱琢磨。而且,少爷仁爱,读书之时,也邀我一起,因此倒也习得些史书政事。”彭岳早料到杨一清会这样问,便提前编好了理由。

    “嗯,好。”杨一清轻声应着。“诗韵,你本名是什么,从你进府之日也不曾问过你。”

    “诗韵本姓彭,单名一个岳字。”彭岳有些惊奇杨一清会有如此发问。

    “有表字吗?”杨一清接着问道。彭岳尴尬地摇了摇头。

    “我给你起个表字如何?”

    “那谢过老爷了。”彭岳心里犯起了嘀咕。

    “彭岳,字子睿如何,小子睿智啊,哈哈。”屋内响起了杨一清爽朗的笑声。“以后就不要叫诗韵了,就叫自己的本家名吧。”

    “诶,谢老爷。”彭岳似乎有些猜到了杨一清的心思,不禁偷偷地笑了。

    附注:1.大礼议中,朱厚熜将自己的生父追谥为“兴献帝”,嘉靖三年时又加尊为“献皇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