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备战竟陵】-《猎击三国》


    第(2/3)页

    此时,黄祖还有两道防线:一是东面的鄂县、邾县,那里原有守军三千,加上从下雉败退的江夏军,总计五千兵力,船只百艘,守将是苏飞。下雉之败,主要责任是张硕,苏飞并无大过。从事后来看,苏飞的及时撤退,保留了江夏军部分元气,加上又是用人之际,故此黄祖并未责罚,让他戴罪立功,坚守鄂县。

    另一道防线,则是西面的竟陵,那里有着黄射的五千兵马,以及驰援的陈就三千精兵。以八千对曹刘联军近万,黄祖还是比较放心的,那些北方佬,总不会比江军孙氏更难对付吧。

    但黄祖没想到,这一次,他又猜错了。

    ……

    竟陵(今湖北天门)本是江夏后方,远离江东,所以黄祖才把长子派驻于此地,以策安全。没想到有敌自北方来,后方变前线,一下面临近万敌军。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个时候黄氏族人必须顶在前方,并且来犯之敌俱为北兵,不习水战,威胁不大,黄祖早把长子调回来了。

    事实上此时黄射的想法与父亲差不多,敌军虽众,但水战不行,围城的话,兵力连一倍都不够,拿什么围?据此,他有充分的信心,能将来犯之敌击退。尤其在下雉之败后,若能取得竟陵大捷,将更凸显他的能力,这对他将来继任江夏之主,绝对是一份分量不轻的资本。

    黄射在距竟陵以北十里的汉水渡口设水寨,以陈就三千精兵驻守,自领五千兵马守城。两处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敌军若攻水寨,则出城合击之;敌军若攻城,则出寨击敌侧。颇有“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的兵法奥义。

    黄射与陈就的安排还算是中规中矩,但他们不知道,这一回所面对的对手,可不是规规矩矩、按步就班就能应付得了的。

    曹操与刘备的联军,驻扎于竟陵以北三十里的汉水两岸,曹操驻东岸,刘备驻西岸,两军隔河相望。这样分河东河西驻扎,可以迫使江夏军不敢妄动。无论江夏军想攻击那一方,都要考虑腹背受敌的危险。

    此时曹刘联军的兵力如下:

    曹操五千兵马,多为豫州兵,其中有不少归降的汝南黄巾贼。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生平以打击黄巾乱贼为己任的曹操,此刻却不得不依靠黄巾贼众。因为自寿春惨败之后,曹操手头几乎精锐丧尽,眼下五千兵马里面,稍微有点战斗力的,只有这支打过仗的贼兵,其余多为新丁,根本指望不上。就这,还是荀彧拚了命为曹操保留的最后一点底子。否则以当初淠水逃亡时的凄凉,以及曹操此时的通缉党名声,想招兵买马,重新拉一支队伍,何其难也。

    此战曹操可谓倾巢出动,除留下荀彧与曹丕率几百人留守后方外,所有将士全部出动。夏侯渊、韩浩、刘延……呃,貌似还真是可怜了些。

    刘备一方则是三兄弟俱出动,加上个简雍处理军务。刘备的人马少了些,不足四千人。不过若论水战,却又比曹军略强,因为刘备的新野军多从南阳招募,其中也有部分是当年的徐州军。这两处都是河流纵横之地,当地子弟多识水性、也擅操舟,稍加训练,就比曹操的兖州兵与豫州兵强。

    当然,这个强也只是指水上,若是陆战,大家也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曹刘联军自发兵南下以来,只在十日前进攻过竟陵一次。黄射坚守不出,联军先后进攻两次,死伤数百人,最后看看占不到便宜,只得引军而退。之后陈就援兵抵达,联军便未敢再动。

    二月初九,曹操与刘备同时接到一份捷报,二人立即派出使者知会对方,要求会晤商谈。最后是曹操与夏侯渊渡江入刘备营寨。

    一见面,二人异口同声:“下雉大捷!周郎果然不凡。”
    第(2/3)页